主页 > 装修知识 > 寒食节的来历_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来历_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时间:2024-08-04 02:23:56 浏览量:

1 寒食节的介绍

  一、寒食节的简介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二、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深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将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人民禁止用火,寒食一天,以纪念介之推的忠诚。

  三、寒食节的特点

  1、节日比较早形成。源于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于是成为寒食节。到唐代已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是中国最早的传统节日之一。

  2、历史悠长。距今2640年,期间各历史时期、节日期限各不相同,先后有五日、百五日、三日和二、五、七日,最后演变为一日。

  3、有较深文化内涵。从一开始的尊崇介之推忠君爱国,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和他清廉的政治抱负和崇高的孝道品德,慢慢发展为凝聚民心,体现中华民族根祖文化的重要节日。并由这个节日形成了饧、青精饭等系列养生长寿的寒食食品。

  4、节日的活动多。这个节日人们会举行会很多的活动,包括拜扫展墓、禁烟、祭祖、寒食、踏青、蹴鞠、赏花、馈宴等。

  5、流传地域广。回顾历史的发展,寒食节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社会文明的脉络之一。因此,从历史研究、社会研究和旅游观光等多个社会活动层面来看,寒食节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值得人们注意。

2 寒食节吃什么

  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寒食节,大概是在每年冬至过后的一百零五天,一般是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寒食节也被称为“冷节”、“禁烟节”等等。而在寒食节的时候,人们主要会吃什么呢?

  寒食节,在民间人们会进行蒸寒燕庆祝,它主要是用面粉捏成大拇指一般大的飞燕、鸣禽及走兽、瓜果、花卉等等,蒸熟后着色,插在酸枣树的针刺上面,装点室内,也作为礼品送人。

  专家提醒,寒食节是个清理肠胃的好时期。一般来说,野外的狗熊在冬眠结束后,春天第一件事情就是找点青草吃。因为青草富含纤维素,吃了以后容易腹泻。这寒食节的食品,比如说凉皮吧,好多醋,加上好多豆芽菜黄瓜丝之类的,富含纤维素,用来清理肠胃最合适不过了。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来看,春节期间吃了不少大鱼大肉,等到了天开始暖和的时候,确实也应该像狗熊一样清理一下肠胃。不仅可以健体,还能让头脑清醒清醒,解决下春乏的问题。

  而在晋中一带,目前仍然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

  上海将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

3 寒食节习俗

  寒食节亦称“冷节”、“禁烟节”、 “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在这个时候有着禁烟火,只吃冷食的说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寒食节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的来源,主要是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火是中国传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后来的禁火节。

  唐代编入《开元礼》“卷第八十七·王公以下拜扫(寒食拜扫附)”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然后将子推燕、蛇盘兔撒于坟顶滚下,用柳枝或疙针穿起,置于房中高处,意沾先祖德泽。 汉朝的时期,当时为了纪念阴罚令所以在这一天推出了寒食节这个活动,每年的这个时候,不能吃热的食物。最开的时候这个节日一般都是实行三天的时间,之后改为全国性的节日之后,就变成了一天的时间。

  此外,在寒食节的时候会进行踏春,这个活动盛兴于唐宋。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载:“拜扫了事,而后与兄弟、妻子、亲戚、契交放情地游览,尽欢而归”。明代《帝王景物略》记京效踏青场景为:“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可谓盛极。

4 寒食节介绍

  寒食节和清明节相差也就一两天的时间,所以很多人容易把这两个节日搞混。据悉,寒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也有说一百零六天。在古代,人们很看重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的冷食,故名“寒食节”。

  与清明节相不一致的是,寒食节是很多人所不熟悉的,在介绍中国传统节日上,弘扬节日文化,当让外国学生多了解一些节日来历及风俗习惯等。而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利用互动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节日的氛围,以此来了解节日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而寒食节在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已经忘却了,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要宣扬这一传统节日,不仅要让中国人自己知道,也要让更多人的国际友人了解它的来历和风俗。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唐代诗人卢象这首《寒食》诗,所言即是寒食节的来历“子推绵山焚身”的故事。相传此俗源于纪念春秋时晋国介子推(姓介名推,又称介之推,之为虚词,子为敬称)。当时介之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之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中国过去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但韩国方面,仍然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尤其是在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少数地方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5 寒食节的习俗

  1、禁烟冷食:寒食节古代也叫“禁烟节”,这个节日家家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由于人们对介子推的还念,到唐代得到了皇家认可并参与。

  2、踏青:也叫踏春,就是到郊外去走走,看看郊外的风景,盛兴于唐宋。

  3、咏诗:寒食节时,文人们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容易引发诗情,一起咏唱。

  4、玩秋千:秋千是古代寒食节宫廷女子的一个游乐项目。

  5、饮食:寒食节对饮食很有讲究,寒食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方面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

  6、扫墓祭祖:百姓上坟时一家或一族人同到先祖坟地,致祭、添土、挂纸钱,表示对先人的尊敬, 希望能得到先祖德泽。

  8、插柳: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是为了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

  此外,寒食节时期还有赐宴、赏花、斗鸡、镂鸡子、牵钩(拔河)、钻木取火、放风筝、斗百草、抛堶(瓦石器玩物)等许多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

TAG: 寒食节

© 转乾企业管理-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