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装修知识 > 灰背椋鸟价格_灰背椋鸟饲养方法_灰背椋鸟产地

灰背椋鸟价格_灰背椋鸟饲养方法_灰背椋鸟产地

时间:2024-08-04 01:42:33 浏览量:

1 灰背椋鸟简介

  灰背椋鸟(学名:Sturnus sinensis)为椋鸟科椋鸟属的鸟类。体长约19厘米,雄鸟与其他椋鸟的区别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主要栖息于空旷地树上以及营巢于天然树洞、墙洞或裂缝中。吵嚷成群地在旷野及花园食无花果并取食于其他花期和结果期的树木。繁殖于中国南方及越南北部;冬季迁至东南亚、菲律宾及婆罗洲。

  繁殖期3-7月。营巢于阔叶树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树洞中,也在房屋墙壁或裂缝中营巢。通常成群到达繁殖地,4月末5月初开始分散成对,5月初至5月中旬即开始寻找巢位筑巢。有时在繁殖期间亦见有成小群在一起营巢繁殖的。巢呈碗状,主要由枯草茎、枯草叶、草根等材料构成,内垫有羽毛和细草茎。雌雄鸟共同筑巢,每窝产卵通常4-5枚,卵为长卵圆形,蓝绿色,光滑无斑,大小为24.2-25mm×17.2-18.8mm。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有时雄鸟亦参与孵卵,孵化期12-13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

2 灰背椋鸟价格

  灰背椋鸟分布于汶莱、柬埔寨、中国、印度、日本、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繁殖于华南及东南、台湾。部分性候鸟,在台湾及海南岛有越冬群体。华南地区的夏候鸟;度冬在中南半岛、海南岛、菲律宾、婆罗洲、日本南西诸岛(九州到琉球之间的岛群)及台湾等地,于广东部份地区终年可见。台湾地区每年九月至翌年三、四月间出现。由2005年之前的记录分析得知,南部屏东、高雄、台东等地数量最大、出现次数也最频繁,北部的宜兰、台北次之;其它县市仅有频率极低且不稳定的过境族群。鸟群分布集中于台湾岛的南北两侧,显然与从华南繁殖地,往南(东南亚)、往西(日本)的迁徙路线关系密切。每年十月垦丁地区有大量且稳定的过境群。

3 灰背椋鸟饲养方法

  灰背椋鸟多半在地面觅食,也到树上采食浆果,杂食性。群聚性强,活泼好动,常与其它椋鸟、八哥混群,并在傍晚前聚集于树枝、屋顶或电线等明显目标上,然后进入树林一起夜栖。叫声沙哑和尖厉。吵嚷成群地在旷野及花园活动,食无花果并取食于其他花期和结果期的树木。杂食性。

  台湾地区数量可能逐年增加中,以台北关渡为例,2000年之前仅为稀有过境鸟,已有5只以下的度冬群,对照日本方面资料:该种在南西诸岛的度冬数量,亦由以往单只、几只,到10只以上。后续状况值得持续观察。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4 灰背椋鸟产地

  灰背椋鸟在野外比较常见,饲养的人比较少,市场上也不是很多见。

  雄鸟额和头顶污白色,整体外型并非显眼,大致为灰,翅膀黑色、肩羽处有醒目白斑,尾巴黑色但末端为白,嘴、脚亦呈灰色。雄鸟体色较淡,头部颜色亦较白,翼上白斑范围较大;雌鸟体色为偏暗之灰褐色,翼上白斑较小。雄鸟与其他椋鸟的区别在整翼上覆羽及肩部白色,通体灰色,头顶及腹部偏白,飞羽黑,外侧尾羽羽端白色。雌鸟翼覆羽的白色较少。亚成鸟多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39-50g,♀37-51g;体长♂171-192mm,♀170-200mm;嘴峰♂16-20mm,♀16-19mm;翅♂95-106mm,♀90-107mm;尾♂53-65mm,♀52-67mm;跗蹠♂24-27mm,♀22-27mm。 (注:♂雄性;♀雌性)

TAG: 灰背椋鸟

© 转乾企业管理-上海店铺装修报建公司 版权所有 | 黔ICP备2023009682号

免责声明:本站内容仅用于学习参考,信息和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联系邮箱:303555158#QQ.COM (把#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