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鱼(地震鱼)
时间:2024-05-14 05:24:09
浏览量:
本文目录一览
- 1,地震鱼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还有他在哪里吃什么啊
- 2,地震鱼产自哪里
- 3,皇带鱼为什么叫地震鱼
- 4,地震鱼生活在多少米深
- 5,什么是地震鱼
1,地震鱼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还有他在哪里吃什么啊
地震鱼长的像鱼,用鳃呼吸,会游泳。他在水里吃他能吃的2,地震鱼产自哪里
3,皇带鱼为什么叫地震鱼
皇带鱼也被叫做地震鱼,很多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这么叫?其实是因为它平时总喜欢头朝上尾巴朝下漂浮在海底,只有地震的时候才会浮出水面,所以就有这么和蔼亲切的称呼了。不过这个习性,只能说明这类鱼真的很懒就是了。此鱼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只有当发生海底地震时,这种深海鱼才会被震上来,也就会被人捕获4,地震鱼生活在多少米深
地震鱼一般指皇带鱼,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北纬72度至北纬52度的亚热带深海里。栖息于20至1000米的水深,但通常在水深20至200米间。 皇带鱼只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温暖海域深处,它们是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皇带鱼属于肉食性鱼类,它们性情凶猛捕食能发现的一切海洋动物,并且还有同类自相残杀的行为。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皇带鱼之所有如此凶残的举动都源于它们所生活的深海其他鱼类稀少,食物匮乏,为了生存,经过长久的进化而来的。这一发现也再一次印证了大自然“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个亘古不变的法则。5,什么是地震鱼
地震鱼 属于月鱼目、粗鳍鱼科,名为“石川氏粗鳍鱼”。这种鱼因为鳞片易落,故看似身体无鳞,且无臀鳍及尾鳍、眼大、有齿,分布在全球各大洋,属深海鱼类,全球共有3科9种,台湾目前只记录过1种,即石川氏粗鳍鱼,因其体型大且长相怪异,常被渔民称之为“地震鱼”,这种鱼的现身,是否和地震有关,有待专家研究。 石川粗鳍鱼为世界上珍稀鱼种,常年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里,极少出现于浅海。这种鱼最早记载于1901年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物馆杂志。5月28日在舟山捕获到了一条石川粗鳍鱼长2.3米,重达15.87公斤。 台湾有关媒体曾经报道说,1999年台湾嘉义县瑞里乡发生大地震前,渔民在澎湖海域曾捕获过一条地震鱼。渔村相传此种鱼为"海龙王""龙宫使者"或"白鱼龙",在大地震前后才会出现;或许是在深海海底地壳发生变动或火山爆发前,这种鱼才会逃离深海到浅海活动,所以容易被捕捉。但此后台湾《联合日报》也曾于2000年1月撰文指出,在台东富岗的小野柳风景区附近海域150米深处也曾捕获过一尾,但当月却没有地震发生。 由于浙江近海海域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地震易发地带,所以有关专家认为,对这种异常现象,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同时进行科学考证和研究。 中文名 鲱王皇带鱼 又名 勒氏皇带鱼 俗称 地震鱼 皇带鱼、龙宫使者、白龙王、龙王鱼 英文俗名 Oarfish 型态特征 生活在五十公尺至二百公尺深海鱼,体延长而呈带状,甚侧扁,前部较高,向后渐细窄;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17-24倍。头小,眼上方之头背部陡直。体平滑,裸露无鳞。背鳍基底长,具软条6 + 345-365,起始于眼上方,前方6鳍条延长;无臀鳍;腹鳍仅一延长如丝之软条,其上具多个膜状突出物;尾鳍退化,小型且上翘,呈扇形,具软条4,下叶不明显。体银白色,体侧具许多个大小不一之暗斑。形态形质及分类地位尚待深究.分布范围石川粗鳍鱼为世界上珍稀鱼种,常年生活在200米以下的深海里,极少出现于浅海。这种鱼最早记载于1901年的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博物馆杂志。5月28日在舟山捕获到了一条石川粗鳍鱼长2.3米,重达15.87公斤。台湾有关媒体曾经报道说,1999年台湾嘉义县瑞里乡发生大地震前,渔民在澎湖海域曾捕获过一条地震鱼。渔村相传此种鱼为"海龙王""龙宫使者"或"白鱼龙",在大地震前后才会出现;或许是在深海海底地壳发生变动或火山爆发前,这种鱼才会逃离深海到浅海活动,所以容易被捕捉。但此后台湾《联合日报》也曾于2000年1月撰文指出,在台东富岗的小野柳风景区附近海域150米深处也曾捕获过一尾,但当月却没有地震发生。由于浙江近海海域邻近环太平洋地震带,属于地震易发地带,所以有关专家认为,对这种异常现象,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同时进行科学考证和研究。 形态特征生活在五十公尺至二百公尺深海鱼,体延长而呈带状,甚侧扁,前部较高,向后渐细窄;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17-24倍。头小,眼上方之头背部陡直。体平滑,裸露无鳞。背鳍基底长,具软条6 + 345-365,起始于眼上方,前方6鳍条延长;无臀鳍;腹鳍仅一延长如丝之软条,其上具多个膜状突出物;尾鳍退化,小型且上翘,呈扇形,具软条4,下叶不明显。体银白色,体侧具许多个大小不一之暗斑。形态形质及分类地位尚待深究地震鱼就是地震震出来的鱼…貌似地震前它就会跑出来,给分,哈哈…